“十四五”時期,家紡行業要加快科技創新,增強產業科技含量,通過技術的交叉融合,不斷豐富產品內涵,不斷拓展家紡應用場景,把科技創新作為行業應變局、開新局的發力點和突破口?;诖?,中國家紡協會特別推出系列報道“科創‘家’力量”,旨在面向行業分享企業科技研發創新成果,進一步推動行業加大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體現科技帶給人們的美好生活新體驗,助力家紡產業科技發展邁上新臺階。
江陰市紅柳被單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柳”)創辦于1965年,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家主要從事家用紡織品開發與生產業務的民營科技企業。紅柳十分重視對功能性、環保型家紡產品和面料的研究,在超細纖維桃皮絨系列面料、環保自然的棉類、混紡類面料和高精度數碼印花面料的生產方面處于領先地位,連續十余年獲得國際環保紡織協會頒發的“綠色環保信心紡織品標準證書”(STANDARD 100 by OEKO-TEX?)、MADE IN GREEN by OEKO-TEX?證書、GOTS證書、BSCI證書等。紅柳不斷開拓進取、追求創新,依靠公司的科技積累和科技方面的進步,公司榮獲2021年度“紡織行業創新示范科技型企業”。
本期,中家紡專題調研組與江陰市紅柳被單廠有限公司集團辦主任茅斌進行了深入對話,探尋紅柳背后的科技創新研發方向。
問:近年來,貴公司取得哪些科技創新成就?在產品研發設計、制造生產等環節中,運用或融入了哪些科技創新技術,來提升產品價值?
茅斌:2021年,紅柳通過頑強努力克服了疫情的影響,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科技創新的共同提高,同時,獲得2021年度“紡織行業創新示范科技型企業”,該成果是對紅柳科技創新方面的肯定。
通過對市場的調查和分析,公司增加了對面料的開發力度,尤其是對能夠增加人體舒適性、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功能面料開發:一方面,從功能性纖維運用出發,開發具有抑菌、涼感、紅外、阻燃等功能的面料;另一方面從功能性助劑和印染工藝出發,開發具有上述功能的面料。
公司開發的新產品“降噪遮光窗簾面料”,不僅具有優異的表面風格,還具有更好的降噪和遮光效果。該產品提高了遮光系列窗簾的品質,促進了行業內技術的提升,具有很大的行業價值。
在視覺方面,這款窗簾面料的經紗采用陽離子滌綸長絲和高收縮滌綸長絲兩種不同染色性能的長絲,通過改變兩種長絲的比例搭配、交織規律,使面料表面出現隨機自由的夾花效果。
在功能方面,一是表面經紗和反面經紗均為陽離子滌綸長絲和高收縮滌綸長絲形成的復合絲,經印染處理之后的面料會因為高收縮滌綸長絲的收縮而在織物表面形成凸起的絨點,使聲波在織物表面形成漫反射,會起到降噪的作用;二是利用經二重組織結構將緯向黑絲夾在面料的中間位置,可以在面料的中間形成有效的黑絲遮光層。再通過經紗采用陽離子滌綸長絲和高收縮滌綸長絲形成的復合絲,緯紗采用高彈T400黑絲,使織物在染整處理后密度大大增加,從而形成高支高密,高密度與中間的黑絲層結合,實現100%遮光效果。
產品結構圖
產品遮光效果圖
比如,在2021年成功開發的“基于銅離子抗菌纖維和涼感纖維的涼爽抗菌桃皮絨面料”和“基于數碼印花和艾草纖維的功能性高精度數碼印花面料”,前者在國外取得了較好的銷售和效益,后者在國內取得了不俗的效益和反響。
涼感性能和抗菌性能測試報告
功能性高精度數碼印花面料
除了在面料功能方面進行創新之外,紅柳在產品識別追溯方面和制造生產環節也進行了技術提升。在制備再生滌綸面料時,在纖維中加入自主研發的追蹤元素,可以有效的做到追蹤識別,保證產品按照指定的要求生產;制造生產環節全部采用ERP、MES生產管理,做到實時追蹤、實時分析生產環節,做到產品品質穩定。
問:“十四五”時期,科技創新或將成為行業應變局、開新局的發力點和突破口,做為家紡企業,應該如何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新時期下,家紡行業可以抓住哪些科技創新機遇?
茅斌:“十四五”時期,為滿足市場變化發展的要求,為客戶提供高質量智能化最優產品和服務,紅柳將圍繞紡織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持續進行科技研發與產品提升,提高面料研發的功能性價值和產品品質,推動紡織產業由勞動密集型、資源消耗型向技術密集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變。2022年,公司在科技創新方面將進行三個方面的提升:一是加強功能性產品的開發力度,增加產品多樣性,提高公司競爭力;加強常規產品改造升級,不斷提高常規產品品質。二是不斷進行技術升級、原料升級、品質升級和設備升級。三是加強產學研合作,重視科技人員和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
家紡是紡織行業三大終端產品之一,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科技創新就是打開這片廣闊市場的一把“金鑰匙”?!笆奈濉睍r期,家紡行業可以抓住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一是突破關鍵技術強化行業優勢。通過搭建科技創新體系,加大科技投入、強化科技創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形成品牌核心技術的護城河;二是通過產學研合作提升企業科研水平、人才水平。企業可以建立健全自身研發機構或與國內外大學、科研機構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三是深入推進企業智能化發展。將企業融入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術,促進供應鏈提質增效,提高企業的“快”“反”能力。四是要緊抓市場趨勢。布局功能性產品、綠色環保產品等品類,不斷拓展產品范疇,提高產品科技附加值,增加公司生產領域。(田田)